-
早上正要出門時,對面車位一個爸爸帶著看起來兩三歲的小女生也正要上車,她手上不知道拿著什麼,結果跌了一跤,自己慢慢爬起來了但是哇哇哭,手上的東西好像捏碎了(似乎是吃的),爸爸看似有點啼笑皆非又有點不知所措,總之他沒有立即抱她或是笑她之類的明顯反應,只是一起看著她手上的東西。
小朋友對於手上擁有的東西似乎總是會有一種獨特的佔有慾,一旦那東西壞了髒了掉了,他們通常一時半刻間無法接受,會真的很傷心很難過;對稍大一點的青少年和大人來說,我們難過的程度則是取決於那是什麼樣的東西,是不是有紀念價值、是不是來自某個特別的人或事件、能不能輕易取得替代品......。
所以有些大人對小朋友的這種反應會覺得「怎麼這樣就哭了」、「幹嘛大驚小怪」、「再買/拿就好了啊,哭什麼呀」,大人可能會為此感到不耐和不悅,或是取笑小朋友(也或許是藉由這種反應讓小朋友知道「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可以一笑置之」,沒什麼不好)
我想這是小朋友學著珍惜的一個過程吧,他們小小的腦袋在那個時刻就只專注在他們手上、眼前的東西,他們可能小心翼翼捧著拿著它、可能想要拿去跟爸媽或手足或朋友分享、可能想要好好的收藏起來、可能想要等一下慢慢享用...結果一個不小心弄壞了、弄髒了,跟原本不一樣了,小小的世界經歷了一次心痛,所以他們會難過、會生氣(如果是別人造成的,或者生自己的氣),有的小朋友會想要得到大人的同情和安撫、有的小朋友可能會需要自己靜一靜。
小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這種「心痛的事件」是在一次參加喜宴過後,那次每個座位上(或是每桌,我忘了)都有一個會飄起來的氣球,我開開心心的要帶回家,結果走出飯店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鬆開了手,氣球就往上飄走了。我就臉貼著車窗一直看著那顆氣球愈來愈小直到看不到了,然後流下了眼淚,傷心了兩三天。
(那個年紀我還不太怕氣球,長大了才怕)
記得那時候的我只需要靜一靜,自己默默的哀悼我無緣的氣球,不要替代品、不要另一個氣球,然後好像就長大了一點。
若是孩子經歷了像這種心痛的事件,無論是手上的餅乾捏碎了、心愛的玩具壞了,希望我和爸爸都能夠在當下尊重孩子的情緒,給他們適當的空間時間去做適當的發洩,讓他們藉此學會往後的珍惜、以及對待心愛物品的正確方式。
這些看似小小的事件,其實除了心理層面上的學習處理負面情緒之外,也是生活技能上的 try and error. 更何況別說孩子了,大人也常常會需要這種機會自我學習、需要他人尊重自己對特定事物的重視呢!
若是孩子不懂這些,對物品的損壞無感,總是「媽媽再買給我就好了」、「爸爸會再給我一個」,那我想他們會很容易成為所謂的公子哥兒、嬌嬌千金女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