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4

She Came True - 生產紀錄 (37W6D) VBAC






(37W5D)

2/2 4AM 陣痛開始
已經連續一兩週半夜兩三點起床上廁所之後就睡不著,這天夜裡卻可以一口氣睡到四點,翻個身醒來不是因為尿急,而是覺得肚子有些動靜。總之先上個廁所,再回到床上就開始感覺到宮縮,跟之前發生過兩次的頻繁假性宮縮有些不太一樣,強度會漸漸增強,儘管不是進展很快的那種漸強,但仔細感覺還是可以分得出來真的不一樣,開始會有些痛。

然後就不睡了,用手機 app記錄著陣痛時間長度和間隔,這時候是每 2-4分鐘就有一次陣痛,痛感也從可以忽略的程度增強到我必須暫停手邊的事,雙手扶著餐桌、微微彎腰專注在呼吸,陣痛間歇時就在家裡來回走路或是做做青蛙蹲,也喝了大概兩杯濃濃的溫蜂蜜水,就這麼持續到 8AM。


8AM
家人都醒了,媽媽開始準備早餐,陣痛間隔卻拉長到 15-20分鐘一次,痛感不減,就只是間隔拉長了。趁這時間我先洗頭沖澡,然後把待產包做最後整理。這時候陣痛的強度是吃早餐時必須擱下筷子,還可以說話。


2PM 例行產檢
去診所例行性產檢。產檢時陣痛持續著間隔有時長、有時短的情況,不變的是逐漸增強的強度。因為最後這個月每週兩次的產檢我都要做 15-20分鐘的胎心音監測、以及每週一次的超音波,這天產檢就看到羊水量依然很充足、寶寶胎頭朝下,而宮縮的強度也的確不同以往。
助產士 Cathy在我的要求下幫我做內診,子宮頸開了 3公分,變薄的程度是 80%。Cathy說,或許我們不需要這週四的產檢了,看來寶寶差不多要出來囉!

Cathy開了四顆藥給我,要是這天晚上還沒有要生、但我需要好好睡一覺的時候可以吃兩顆,藥效會幫助我入睡,要是真的快要生了,陣痛會夠強烈足以把我叫醒。


7PM 打電話
晚餐前陣痛頻率大約 3-5分鐘一次,但又會有點不規律的偶而拉長到 10分鐘以上,這時候的強度是必須暫停用餐,眉頭微皺、不想說話,會不自覺憋氣(所以要特別提醒自己持續呼吸)。
飯前就打了通電話,醫院那頭的助產士前後跟我通話十分鐘左右,通話內容除了我目前的產兆情況之外,還有我上一次懷孕生產的情形、我的第一個孩子等等,其實是閒聊,最大的目的是透過這十分鐘內的通話,她能夠更確實了解我當下的陣痛頻率和強度,因為陣痛來時根本沒辦法說話,她只能聽到重重的呼吸聲、還有我因為痛而發出的輕微呻吟。

這通電話的結論是:我可以入院檢查看看,也可以再待在家裡一會兒。


8PM 第一次入院
帶著待產包,跟兒子抱抱一下之後我們就往醫院出發了,這時陣痛的強度還能讓我們在踏入醫院前拍張面帶微笑的照片。





在護理站報到之後,我們進入 126號產房,先裝上胎心音儀和宮縮監測器,因為我有表明想要能夠走動,因此用的是無線的監測器,透過這台比數據機略大的機器將資料傳到電腦。


一旁黑色保溫瓶裡裝的是濃濃的溫蜂蜜水,據說可以幫助順產
126號房,就在這張產床上迎接我們的女兒出生


新生兒照護台。
這家醫院的做法是寶寶出生後會先在媽媽身上至少一小時,
才會移到這張台子上進行整理、身高頭圍測量等等。


我的陣痛頻率一整天都不是穩定的規律,會一陣子頻繁、一陣子拉長,這剛入院監測的這二十分鐘內正好就在間隔比較長的 7-10分鐘,內診也仍然是 2PM產檢時的 3公分、變薄的程度 80%,也就是說我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雖然痛感加強,但子宮頸沒有進展。

所以我們被送回家了


9:30PM 痛苦的三小時

回到家兒子已經睡了。吃了兩顆助眠藥之後,換了睡衣躺在床上休息,陣痛持續著,我睡不著...一小時後老公拿來另外兩顆讓我吃,但愈來愈強的陣痛讓我無法熟睡,也許可以睡過一次兩次陣痛、睡眠中只感到六七成的痛感,但第三次陣痛就會把我叫醒,就這樣重複著淺眠、痛醒、淺眠、再痛醒......其實不怎麼有休息到,至少藥的作用讓我比較冷靜一點,然而陣痛也在此時明顯的增強,我開始會忍不住出聲呻吟,有點難以控制音量,意識也逐漸轉為內向 (inward),對外界的事物感知度降低,只能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2/3 12:20AM 入院待產(陣痛開始已 20小時)

沒有再打電話給醫院,老公直接決定我們再一次進去。趁著陣痛間歇時趕緊套上外套(睡衣也不想換掉了,還好沒換掉!)(原因後敘)、踏出家門穿鞋,穿好鞋之後又是一波陣痛來襲,這時候的我不自主地只想環抱著老公的肩頸,把頭放在老公肩上聞著他的味道、讓他幫忙支撐我一部分的體重,同時請他提醒我持續深呼吸,再搭配微微的左右搖擺,像是雙人慢舞一樣,雖然並不會減輕痛感,至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經歷這一切。

往醫院的路上,陣痛讓我大哭了,也是因為老公說痛的話想叫就叫沒關係。

進了醫院一樣是先監測胎心音和宮縮,不過這次到底是照醫院慣例只有監測 20分鐘、還是就這樣一直到生產我也忘了... 此時我的陣痛頻率記得仍然是 5分鐘左右一次,但是強度增加到原本老公幫我按摩後腰還挺不錯的,這時候我已經不喜歡了,但也說不出話來,只能揮手把老公的手拍掉。

兩位助產護士來內診子宮頸開了 6-7公分。(醫院的留院標準是 3分鐘一次陣痛,或是子宮頸開 4公分)

所以說回家的這三小時就又開了至少 3公分,離女兒愈來愈近了。在這次內診之後我好像就沒有再下床走動了,護士也過來在我的左手臂先裝上點滴的針頭,說是因為我要嘗試 VBAC-剖腹產後自然產,這針頭是預備用,要是有狀況必須推進手術房時可以馬上派上用場。

(醫院提供的生產衛教手冊裡寫得很好,大意是:生產的英文是 labor, 它是一件為了把寶寶生出來、媽媽的身體必須要做的「勞動(labor)」;把一波又一波的陣痛想成是一架梯子(ladder),每經過一波陣痛、就離寶寶更近一步;而當陣痛來襲時,媽媽要專注在「和身體合作」、「讓身體做它該做的事」)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陣痛的強度增加很多,我的意識也愈來愈內化,每次陣痛當中只能閉著雙眼、抱著老公大口吸吐,心裡想著「把氧氣吸進體內給寶寶、把痛楚大口呼出去」,同時還要提醒自己盡可能地放鬆全身肌肉,讓我的子宮做它正在努力做的事:打開子宮頸。

(生產課時 Cathy有提到,人體面對痛覺的自然反應是憋氣和肌肉緊繃,然而當產婦肌肉緊繃時,子宮頸也就比較不容易打開,子宮就必須更強力的收縮才能有所進展,因此盡可能地放鬆是有幫助的)

(關於穿著睡衣入院:到產後恢復室住的那一兩天,我發現穿自己的睡衣比較舒服...醫院的袍子是方便護士檢查、方便餵奶,但是上下床和翻身的時候會造成不便,袍子容易歪來歪去、跟床單被子絞在一起)


3AM+ 全開(陣痛開始已 23小時)

最後的這段期間對我來說,痛感已經強到一個我無法分辨它是否還在逐漸增強的程度;但有一個新的感覺出現:想要 push, 或是說類似想要用力大便的感覺。在陣痛之間我說出一句 I wanna push. 助產護士就請來接生的醫師 Dr. Fineberg(有梅莉史翠普的韻味)。

Dr. Fineberg一進來就先幫我內診,她說:I feel no cervix. (我感覺不到子宮頸)

這句話就是我在等的啊!!!這表示子宮頸全開了,可以開始生寶寶了!正如生產課時有說到的,前面陣痛到快要昏過去,但聽到「全開了」就會讓產婦突然全身上下又充滿力量和精神,我也感到自己突然有一股不知哪來的精力湧出來...(我迷迷糊糊問了現在幾點,才知道是 3點多)


Update: 老公說這張就是我全開、要開始用力的時間。
也就是說我大概 push了 20分鐘上下~


醫生問我要不要鏡子,自己看生產進度,有些產婦看鏡子會更有動力,但我不想看...

此時我的陣痛頻率仍然是 5分鐘左右一次(老公盯著宮縮監測紀錄,事後告訴我的),通常在這種頻率下 push會比較沒有效率,但是醫生給了我綠燈,告訴我想 push就 push吧!(事後老公說,這樣的宮縮頻率我還可以有效率的生產真是太強了,所以護士們說我是個 pusher, 我的生產過程可以當教科書內容)

於是搭配著一波波的陣痛,助產護士 Jessica引導我在陣痛達到最高點時才深吸一口氣、憋氣用力(bear down),同時她將兩隻手指放在我的產道口要我使力將她的手指推出去(這非常有用!),還會不斷提醒我臉部肌肉要放鬆、把力氣灌注在產道(Not on your face! On your bottom!)在我用力時她會說 Go, go, go, go...

用力幾次之後,Jessica說寶寶進入產道了,好像是醫生說她看到寶寶的頭以及一包羊水(還沒破水),再用力幾次羊水就破了。老公說羊水破了之後我的宮縮頻率立刻變成幾乎是 1-2分鐘一次,強度則是高到記錄紙畫不下,呈現高原狀態。

產道的彈性似乎真的挺大的,我可以感覺到寶寶在產道裡移動,但是不會痛,會痛的是產道口...

當寶寶通過產道口時,我感覺到傳說中的 "ring of fire",一種產道口整圈燒起來的感覺。這階段的痛和子宮頸全開前的陣痛我覺得最難受,但又是不一樣的痛感,而全開之後到胎頭要出產道口這之間(在產道裡移動時)反而不怎麼痛,只是要用力而已。

在寶寶的頭要出來又還沒完全生出來的時候,那幾次隨著陣痛用力都要更全神貫注,一種自己用力把寶寶擠出來、把會陰撐裂的感覺...(這間醫院 Sutter Davis會根據最新研究來調整生產方式,他們說近期有研究指出會陰切開術並不會加速產後傷口復原,有些時候反而造成深層肌肉的切割傷害,因此醫院的做法是非必要不會實施會陰切開術,而是在胎頭出來之前由助產護士或醫生以手盡量幫忙按摩和擴張產道口,搭配適當的用力時機,避免太嚴重的撕裂傷。)


4AM+ 寶寶出生

在 ring of fire的陪襯下(苦笑),似乎是 push了大概將近二十次吧,有個助產護士開始解開我袍子上的扣子,可見寶寶快出生了,為母的我更是不想停下來啊!


女兒出生前的最後一兩次 push集氣中...



再用力一兩次,我只感覺到寶寶的頭圓滾滾的出來了,伴隨著一大陣滑滑的、有點涼涼的液體,大概是剩餘的羊水,然後突然之間就是暖呼呼的女兒被放到我的胸前,全身滑溜溜的,護士拿來毯子蓋住我們兩個,也幫女兒稍微擦乾淨。


和女兒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在老公和我相視而笑、一起仔細端詳寶貝女兒的同時,Dr. Fineberg等待著我的身體將胎盤產出,助產護士等了幾分鐘等臍帶變白色了才拿來夾子夾住,讓爸爸剪臍帶延遲剪臍帶是我想要的,不用提生產計畫書就已經是這家醫院的標準流程。)

胎盤產出的時候也是有點不舒服,但比起生寶寶真的是小 case;產出胎盤之後就是傷口的縫合了,有些痛,但抱著女兒在懷裡,這個痛也沒關係了!

女兒趴在我身上開始尋乳,自己扭呀扭的、轉動頭張大嘴,往我的胸部移動(好神奇),把她稍微移動一下含著乳房,我們母女倆就這麼昏昏沈沈睡著了,在毯子下肌膚相親好舒服...我們有女兒了...

接下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女兒都在我懷裡,我們一邊睡、我一邊隱隱約約感覺到好幾個護士和老公在周圍忙碌著,肌膚相親一個多小時之後寶寶才被移動到新生兒照護台上去進行蓋腳印、點眼藥膏、打第一劑 B肝、量身高頭圍體重等等流程。(出生第一時間和媽媽肌膚相親也是我想要的,是這間醫院的標準程序...)


整理完畢被包起來的女兒,這個哭臉跟哥哥剛出生好像



助產護士 Jessica來幫我下床、產後第一次上廁所,還有提醒我產後的傷口照護事項。

這次的生產我真的非常感謝她,第二產程(全開後的用力階段)她的引導和鼓勵、到產後下床的協助等等,都讓人覺得她是位很有經驗又能夠貼近產婦需求的助產護士,事後我上網看到許多在這家醫院生產有遇過她的媽媽們也對她讚譽有加,我真的太幸運了!Dr. Fineberg也很厲害,有位媽媽十一個月前在這家醫院自然產下胎位不正的寶寶,就是由 Dr. Fineberg和 Jessica參與接生的(文長,但有興趣可以看這篇 The Mama Sherpas(Sutter Davis近年剖腹產率 16.7%為加州最低的前五名之一 CA CNMs, Cesarean Births, and VBACs


產後恢復,剖腹 vs. 自然產的比較

經歷過第一胎的破水後 23小時剖腹產(無痛分娩、Pitocin催生都打了),到這一胎的開始陣痛後 24小時自然產(完全無藥物介入),也算是滿足了我想要經歷、感受這一切的心願(滿意笑),即使第一胎的緊急剖腹經驗在我心裡有留下一點點陰影,卻也讓我因為經歷過、更能比較兩種生產方式的不同,真的就是一言以蔽之:自然產痛前面、剖腹產痛後面啊!兩種都不簡單,長痛和短痛的差別

自然產的陣痛和生產過程中身體所承受的痛楚和壓力之大,要體驗過才知道筆墨難以形容,但同時心裡對於寶寶的愛和期待、另一半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意志力都有助於撐過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是說也得把寶寶弄出來啊...生一半卡在那也不行)。剛生產完那瞬間我還真的有打消「可能生第三胎」的念頭,實在是好痛又好累啊,我不生啦!但是產後幾個小時就可以下床走動、後續幾天的恢復真的很快速,讓我產後三五天又覺得「嗯,不排除生第三胎」(老公心想:有人問過我的意見嗎?)

而剖腹產有麻醉的幫助,生產時除了麻醉藥的副作用讓我全身發抖、以及寶寶要從肚子裡出來的壓力感和拉扯感不是很舒服之外,生產過程算是相對輕鬆和舒服很多很多,但是產後的下床、後續恢復比較痛苦,尤其是剛開始幾次下床,就算有吃止痛藥還是很痛,只能弓著身體緩慢走路,那種痛的程度讓我因為下床走動而全身痠痛啊!(自然產是因為生產而全身痠痛,剖腹產是因為下床痛而全身緊繃造成痠痛...)剛生產完那幾小時護士來按摩腹部,剖腹也比自然產痛一些。而且剖腹產讓我想要下床照顧寶寶都不是很方便,對於剛生產完母愛滿溢的媽媽來說真的又是種心理折磨...

第一胎生產紀錄 It's Our Boy - 生產紀錄 (38W5D)



兩個孩子的生活開始

「三十歲以前生兩個孩子」是我幾年前就立下的小小心願,女兒選在我三十歲生日之後兩天報到,我也算是達成這個願望了吧!

這次雖然有媽媽來幫忙,有她在家幫我們顧兒子是很放心,但我們仍然心繫兒子吃飯有沒有乖、洗澡有沒有開心、睡前的晚安儀式少了爸媽他習不習慣,再加上在醫院很難休息,一直有各種身份的醫護人員進出,洗澡也沒家裡舒服,因此自然產是產後 24-48小時出院,我們只住了一晚,在產後 32小時就出院回家了。


外婆,還有兄妹第一次見面



剛開始的兩三天兒子有一些奇怪的舉動,他喜歡妹妹,但同時又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適應爸媽的注意力不再只專屬於他;看在做媽媽的我眼裡也覺得好捨不得,小小年紀就被迫要長大的感覺,也讓我短暫出現過一絲絲愧疚,因為照顧新生兒需要投注大量時間和心力,讓我不再像以前可以全心和兒子相處...還好這些都只是過渡期而已,接下來我們該想的是滿月之後少了阿媽的幫助,兩大兩小的四口之家該如何盡力維持原本的生活秩序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