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0

餐桌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每週日晚餐家人總會聚在一起吃飯;以前有一陣子是週六。

剛搬回來台中住的時候,再也不用在晚餐後七點半就趕去搭車回台北,那種感覺真是棒得不得了。在那段住在台北的日子裡,週日的晚餐總是讓我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和家人一起吃飯,卻又不喜歡它帶著吃飽要去搭車的意涵。



一週就這麼一餐,滿桌子的菜、桌邊坐滿家人。

開飯之前數人頭、算筷子,吃飯的時候一不小心筷子上的肉就會被搶走。

碗盤還沒收完就會有水果送上,休息一下有時還會有甜點冰品。



平常日其實也都各自忙於工作和學業,時間到了該吃該喝自己打算。我想也是因為這樣,所以阿媽會用一整個週日白天慢慢煮、做出一整桌的晚餐,不管再怎麼怕熱、只要身體精神還不錯,她就會煮。

畢竟,就這麼一餐飯,大家都在。


高中以前媽媽還會下廚的時候,家裡接近開飯就會開始大呼小叫、點名上桌,拖拖拉拉的還會惹大人生氣;媽媽不煮了之後,我家四個人其實也就真的很少有機會一起吃飯了,每週日的這頓晚餐就漸漸的延伸成我對家的印象,在這張桌子旁,阿媽、舅舅和舅媽、表弟表妹、小狗,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小到大我家吃飯就是這樣,該吃飯的時候就要吃飯,要是誰晚了、拖延了,就沒得吃,自己去找冷菜。



--



但在老公家的用餐習慣就不一樣了,煮好的飯菜端上桌,各自添飯夾菜,看電視的坐到客廳去、還不餓的窩在房間裡、忙著黏在電腦前的把碗端進去、睡很晚的也不一定叫得醒。

吃或不吃、什麼時候吃,每個人都有極大的自由,卻造成婆婆的麻煩。
只要有人還沒吃,餐桌收或不收都尷尬。


沒有真正煮過一餐半頓給全家人吃、並且善後的人,不會懂那種用心良苦


以前自己還不怎麼做飯時,有時候會對於阿媽和媽媽因為吃飯這件事而生氣感到有些疑惑(「快去吃飯啦!」「吃個飯也要三催四請!」「要吃還是不吃啊?」「不回來吃也不講!」「沒說要回來吃、沒多煮!」「怎麼剩一堆菜!」,自己進廚房之後就能深深體會那種火大的感覺,因而更重視和家人的吃飯時間。


有些時候會發現身邊的人對於「要趕回家吃飯」這件事的觀感不同,或許正是反映出每個人家中的用餐習慣不同。

有些人覺得不以為意、有什麼要緊的,有些人會給予完全的尊重、趕快回去開飯吧。


---

已經有很多作家專家說過餐桌是維繫家庭的重要場所,餐桌也在每個人對家的記憶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不僅是桌上的菜色,還有共桌的家人、席間的話題。

我也相信坐下來一起吃飯能夠讓家人了解彼此的飲食習慣、食量、健康狀況,再加上適度的給予回饋,無論是好不好吃、飯菜量夠不夠、最近想吃什麼食材......掌廚的那一位絕對能有更大的成就感和做飯的靈感。常常在做飯是會累會膩的,給點意見吧!)

在廚房裡忙碌著的那一位是帶著滿滿的心意在為家人做飯,吃的人若能多用一點點心,家就溫暖了許多;那不是指什麼「愛,就把菜吃光光」(很可能會造成肥胖有害健康),除了這個還有很多其他的。


我還相信,家庭教育也始於這張餐桌。

餐桌上可以教孩子禮儀、教孩子倫理、教孩子認識食物、教孩子感恩、教孩子營養與健康,下了餐桌可以教孩子家事、教孩子體貼。



我的小家庭裡除了要有張好床,還要有張好餐桌。



--

1 則留言:

Carolyn 提到...

你的文章說到我心坎裡了!!
我很珍惜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刻,還有週日的晚餐代表的分離意涵、匆匆吃完得返回工作地的無奈,我也常常有這些感覺~
我想餐桌是一個很好的家庭教育場所,同時它也能營造出一個家庭的基調。或許大叔就是因為我家的溫馨晚餐,才心甘情願的對岳父岳母心悅誠服吧,哈哈!

張貼留言